手机版
首页 常识

而立之年(“‘而立’是指三十岁”的说法是习惯性错误)

时间:2024-07-08 06:30:11



在学习和生活中,人们经常会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即把三十岁称作“而立”。这应该算习惯性的错误了。比如:

①“而立”的汉典解释:

[thirty years of age] 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后来用“而立”指人三十岁。

例:三十而立。~《论语·为政》

例:而立之年

②“而立”《国语辞典》解释:

到三十岁而有所成就。语出《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后以而立为三十岁的代称。如:「年届而立之年,正是有所作为的时候。」

其实,“三十而立”中“而”正确的理解应该是:“词缀,嵌在某些时间词后面。”这应该就像“俄而”、“已而”之类。(《口技》:“俄~,百千人大呼。”《醉翁亭记》:“已~,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大家不妨再看看《论语·为政篇》节选的这个选段: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里一口气连用了六个“而”字,其用法都一样。我们不可能说:三十叫“而立”,四十叫“而不惑”,五十叫“而知天命”……等等。

所以,“三十而立”,“而”是“而”,“立”是“立”,各有其用,而不能合以共指“三十岁”。“而”就应该是词缀,其作用是,嵌在某些时间词后面,表示时间。“立”是学有所成,可以有所作为,“独立”、“独挡一面”的意思。真正说来,“立”就指“三十岁”了。

如此以后,“三十”是立,四十是不感,五十是知天命了……


(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大意是说:

我从十五岁开始便立志要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已能自立自强,独自营生;进入四十岁,已把人生很多道理弄明白了,对自己、对世事不再迷惑、糊涂;五十岁的时候,人这一辈子能干些什么,什么不能干,结果如何,都基本了解了,知道这一切都是自然命运的安排;六十岁时,便不再像年轻时候那样只喜欢听好话,什么样的言语都听得进去,且能正确对待,并不觉得逆耳;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地处事而不违背社会规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