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常识

忆苦思甜什么意思(“忆苦思甜”和“忆苦餐”)

时间:2024-12-02 09:30:19


当我们一天天鸡鸭鱼肉地大吃大喝,然后营养过剩,然后脂肪堆积,然后……我觉得有必要说一说当年的“忆苦思甜”和“忆苦餐”。

忆苦思甜,意思是“回忆过去的苦难,回想今天的幸福生活”。我所知的最早的忆苦思甜报告,是雷锋同志在1961年2月3日应邀为海城驻军所作的;年画《忆苦思甜》(作者沈水福),是1965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所出版;1966年1月17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提出:“忆苦思甜当然要搞,但只搞忆苦思甜就不够了……”

可以初步推断,“忆苦思甜”活动,产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兴盛于六十年代,文革年代成了“阶级斗争” 观念教育的基础内容,七八十年代逐渐淡化,现在还偶尔被人提起。

“忆苦”,是指回忆过去经历的痛苦和困难,这是建国前绝大多数人所共有的经历;“思甜”,是指感受今天的美好生活。忆苦思甜,其目的是要我们在回忆的过程中,勇敢面对过去的挫折和失败,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面对未来,振作精神,积极迎接未来的挑战,从而创造美好的生活。该活动旨在通过虚拟体验新中国成立前的社会贫困,来证明幸福生活的合法性。

我出生在1963年末,从记事起,就时常听到人们挂在嘴上的“忆苦思甜” ,朦朦胧胧地记得一些 “忆苦思甜”的场景,同时还有那难以下咽的“忆苦餐”。

当时,各大队、生产队都要召开忆苦思甜大会,规模不一,社员群众都被要求参加。台上,拉着醒目的红色横幅,苦大仇深的贫下中农代表在回忆过去——吃不饱、穿不暖、挨地主的剥削、打骂,等等。台下,有男女青壮年轮番带着喊口号,如:“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往往是说得声泪俱下,听得热泪盈眶。有时候,说着说着,群情激奋,当场就把身边的地主富农拉上台去,然后一番批斗,戴“高帽子”,严重者拳打脚踢,挂“半边猪”。

那时候的一些学校,几乎每周都有忆苦思甜课。学校邀请来一位贫下中农,声情并茂地讲述苦难的旧社会,讲述可恨的地主恶霸,讲述农民打长工的悲惨生活。一些是亲身经历,一些是所闻所见,有时候桌子上还放着破旧的升子、米斗之类的实物。自始至终,学生们听得很老实,以体现自己的“阶级感情”。讲者说到关键之处,往往哽咽难言,泣不成声。这时候,老师会适时带领同学们高喊口号,“打倒万恶的大地主”!

这种忆苦思甜的大会,不仅生产队和学校开,单位、工厂也开,部队上的连队、班排更是经常开,特别是青年节、儿童节、国庆节前后,几乎年年如此,并辅以“讲家史、革命史”等活动。随着这项活动的深入开展,忆苦思甜的会议开到了田间地头,开到了穷人家的中堂、炕头……

为了加深教育,我们同时会吃“忆苦餐”予以配合。大家吃穷人曾经用以裹腹的粗劣食品,来模拟解放前的饥饿生活。我们生产队的忆苦餐,有蕨根、岩蒜粑、“精钢蔸”、苦蒿菜、野菜汤等多种,没有油盐,甚至还不全熟,一口都难以下咽。我们家当时的主食,本来就是稀饭、红薯或南瓜饭之类,当时吃这个“忆苦餐”,更是苦中之苦。但是没有办法,大队、生产队开会有布置,家家户户都得吃忆苦餐,我们只好继续体验几餐“苦日子”。

其他地方的忆苦餐,主要有窝窝头、贴饼子、玉米面、粗米饭、粟米饭、荞麦面、榆树叶、烂菜叶等等,感觉如同吃药一样无法下咽。

在忆苦思甜活动中,有一支每次必唱的歌曲,堪称活动的“主题歌”,那就是《 不忘阶级苦》:“天上布满星,月牙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申,万恶的旧社会,穷人的血泪恨……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世世代代不忘本,永远跟党闹革命。”

不知不觉地,忆苦思甜和吃忆苦餐的活动慢慢消失于无形。后来,我们乡间招待客人,虽然满桌大席地摆着好酒好菜,有时主人家还会谦虚地说:“没有什么可招待的,吃个便饭,吃吃忆苦餐”。有的人家小孩子挑食,上年纪的老人也许会说:“还这挑那挑,你不知道我们当年过苦日子、吃忆苦餐哟!”

据有关新闻资料介绍,现在,日本的中小学校每年都定期举办“田间学校”、“孤岛学校”、“森林学校”,组织学生们“上山下乡”,体验农村生活和野外生存。有的学校还给孩子们吃粗糠烂菜的“忆苦饭”,仿照着吃日本人经济困难时期的饭菜。

在美国的一些幼儿园里,他们也在开展“忆苦思甜”活动,有的学校让一些孩子扮演乞丐,向其他一些孩子讨要食物,以让孩子们体验穷人生活,明白粮食的珍贵。有的幼儿园则进行“饥饿疗法”,让孩子们抽签,如果抽到“60”,就装成占世界人口60%的“穷人”,只能吃一点点没有放油的土豆。

我们中国现在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再苦不能苦孩子”。 我认为,这是一种积极担当的理念,但是也会产生一些误导——不吃苦中苦,何知甜上甜?我们可以天天都过好日子,但是也不能忘记先辈们的“苦日子”,应该教育孩子“由奢入俭”。

我想,“忆苦思甜”应该不再是政治运动,不应是形式主义的闹剧,但是这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可以让我们从困苦中汲取力量,从而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