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都说蒙古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任何国家想要入侵蒙古,都必须问问中国和俄罗斯答不答应,因为特殊的地缘位置,蒙古、中国、俄罗斯三个国家的关系一直很好。

三个国家的关系一如既往,但是就在7月2日,蒙古国新一届国家大呼拉尔更换了一位新的主席,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中俄一直非常关注蒙古的局势变化。
蒙古新主席的上任,他对中国的态度如何?中俄蒙三国的关系会有怎样的变化?
尘埃落定
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议会)选举于2024年6月28日举行投票,目前已经结束了计票工作,选举出了最新的议会主席阿玛尔巴伊斯格楞,这次领导人的更换势必对未来蒙古的走势产生巨大的影响。

从前的蒙古国和我们还是非常有渊源的,公元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落,建立了蒙古帝国,其疆域随后扩展至包括东亚、中亚乃至欧洲的部分地区,忽必烈建立了元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蒙古族成为统治者,那时候是蒙古族最巅峰的时期。
之后他们被明朝打的退回了北方大漠,形成多个部落联盟,与明朝时有冲突,时有和解,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清朝兴起后,蒙古各部陆续臣服于清朝,成为清朝的藩属,清朝对蒙古实行了较为宽松的管理政策,蒙古也成为了我们的国土。
清朝末期,因为清政府太过腐败无能,加上外蒙古(相对于内蒙古而言)在俄国外交干预下,从中国的版图上分裂了出去,于1911年宣布独立,但未被中国政府承认,不过外蒙古在苏联的支持下建立了蒙古人民共和国,实现了完全独立。

因为苏联大力的支持蒙古的人民党,支持他们取得了内战的胜利,所以蒙古的政权非常的亲近苏联,加上苏联不断对其提供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支持,就让蒙古国的政治体制、经济模式、教育体系和文化政策受到了苏联模式的深刻影响。 现在蒙古国的政体和我们有很大的区别,
虽然蒙古从未正式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但由于其与苏联的紧密关系,它经常被比喻为苏联的“第16个加盟国”,不仅苏联可以在蒙古长期驻军,尤其是在冷战期间,蒙古成为了苏联对抗中国的一个前沿阵地,而且蒙古国在经济上也高度依赖苏联,加入了苏联主导的经济互助委员会,其经济活动与苏联计划经济紧密相连。
所以最初的时候蒙古也是模仿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体制,不过结果我们也都知道了,随着苏联的解体,后来的蒙古也进行了改革,向民主制和市场经济过渡。

现在的蒙古的政体是议会制共和制,他们的国家的行政权力由总理领导的政府行使,而政府则由在国家大呼拉尔(议会)中占多数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而国家元首是总统总统是国家的象征,并担任武装部队的总司令。

而本次新上任的领导人就是蒙古的议会主席,大呼拉尔是蒙古国的最高立法机构,行使国家的立法权,并对政府的政策和行为进行监督。大呼拉尔由议员组成,议员通过全国范围内的选举产生,代表不同的选区,根据最近的改革,大呼拉尔有124名议员,其中一部分议员通过单一选区制选举产生,另一部分则是根据政党得票比例分配。

因为蒙古是多党制的国家,蒙古人民党和民主党往往是两个主导力量,一般情况下是他们这两个政党交替执政并控制着国家大呼拉尔(议会)的多数席位,现在人民党已经控制了议会68个的席位,超过了半数的席位,坐稳了执政党的位置,作为人民党的总书记,阿玛尔巴伊斯格楞也是不出以外的担任了议长。
对华态度的变化
蒙古作为一个完全的内陆国,本身没有任何的海洋领土,想要发展贸易几乎只能通过陆上的交易来实现,但是作为一个内陆国,它自然要面临很多挑战,就算自己的自然资源储备非常的丰富,但是因为技术、开采、运输等等方面的限制,导致他们的资源变现的能力很差。

他们的经济过度依赖于矿产资源,尤其是铜和煤炭,进出口贸易不平衡,进口量远远大于出口量,经济容易受到全球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这种情况下蒙古国的政府债务水平较高,而且经济的结构非常的单一。
虽然单看去年的GDP总量约200亿美元,而且增速还高达7.6%,但是这是有代价的,蒙古是几乎没有高级的工业制品加工产业的,最要就是靠出口大量的矿产等初级产品,以及透支自己的环境承载力的扩大畜牧,出口牛羊肉、皮毛来支撑。

这样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模式我们也走过,超过七成的国土都严重荒漠化就是体现,但是我们早就认清了这样发展的弊端,并进行了改革,不过蒙古面对的问题要远比我们严重,就算他们想要改革,面对的阻力相对我们来说也不小,因为他们是内陆国,技术又很落后,自己想要突破就只能寻求合作。

我们国家还是非常愿意和蒙古合作的,因为我们早在1949年以来保持着外交关系,两国关系经历了起伏,但在近几十年来,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蒙关系得到了显著增强。

中国是蒙古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和投资者,双方在矿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和能源领域有广泛合作,俄罗斯和蒙古的关系也是如此,虽然苏联解体了,但俄罗斯仍然是蒙古国的重要合作伙伴,特别是在能源供应、军事培训和技术转让方面。
三个国家一直是这样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互通有无的关系,但最近,这个关系可能因为蒙古的原因而产生震动。蒙古一直有搞出第三邻国政策的意思,“第三邻国”政策是一种外交策略,旨在通过与除其两个直接邻国中国和俄罗斯之外的其他国家建立更紧密的关系,来增加自身的外交空间和独立性,当然也有制衡中俄的意思。

这些年蒙古积极的发展和美国的关系,包括军事交流和经济合作,两国还签署《开放天空协议》允许美国飞机直飞蒙古,这可以视为蒙古国尝试在区域权力结构中寻找平衡点的努力,但这对于中国和俄罗斯来说,美国的飞机可以直接飞到自己国家的旁边显然不是什么好事情。

不仅如此,蒙古还有计划向美国出售大量的稀土资源,双方还就这些关键的矿产资源展开合作,美国副国务卿坎贝尔访问蒙古,展开双方合作的细节就证明了这一点。
现在蒙古新议长上台,我们和俄罗斯自然是非常关注蒙古的态度,好在新议长没有过于自大,还是公开表示他们会非常配合中国的一带一路政策,继续维持加强双方的合作。
7月3日,我们的外交部长和俄罗斯的外长拉夫罗夫、蒙古国外长巴特策策格开展了三方外长的磋商,会议还是强调中俄蒙三国,作为彼此不可分割的永久邻邦,共享着深厚的历史纽带与地缘联系,构成了一个命运交织的共同体。

我们之间的合作,不仅基于天然的地缘优势,更植根于悠久的文化交流与相互尊重的传统之中,这种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不仅促进了区域的繁荣与发展,更深层次地契合了三国人民对和平、稳定与共同繁荣的深切期盼。在不断深化的多边合作框架下,中俄蒙三国将继续携手前行,共创更加辉煌的未来,这不仅是三国关系的基石,也是我们共同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