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官员、书法家、诗人。
元和三年(808)状元及第,初仕秘书省校书郎,并入夏州李听幕府。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书,长在朝中。共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咸通六年(865)去世,获赠太子太师。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柳公权亦工诗,《全唐诗》《全唐诗外编》均存其诗。

【应制贺边军支春衣】
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
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
挟纩非真纩,分衣是假衣。
从今貔武士,不惮戍金微。
【阊门即事】
耕夫占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看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应制为宫嫔咏】
不分前时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长门。
今朝却得君王顾,重入椒房拭泪痕。
【题朱审寺壁山水画】
朱审偏能视夕岚,洞边深墨写秋潭。
与君一顾西墙画,从此看山不向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