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德国发家史: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它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元凶
德国是一个令人敬畏和恐惧的国家。它曾经是欧洲最强大的帝国,也曾经是世界最大的罪犯。它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给全球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和伤害。那么,德国为什么要发动两次世界大战呢?它是怎样从一个分裂和落后的邦国成为一个强大和咄咄逼人的帝国的呢?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德国的经济和政治发展过程,以及它如何在普法战争中获得了战争的自信和动力,从而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德国的经济崛起
德国在19世纪时还是一个分裂和落后的邦国,与英法等强国相比有很大差距。当时,德意志邦国有39个独立的君主国,其中最强大的是普鲁士王国。这些邦国之间没有统一的货币、税收、关税、法律等制度,经济上也没有紧密的联系。而英法等国家则已经实现了工业革命,拥有了先进的技术、资本、市场等优势。
但是,德国并没有因此永远落后于其他国家。相反,它通过各种措施,在短短几十年内就实现了经济上的追赶和超越。其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德意志关税同盟(Zollverein)。这是一个由普鲁士王国发起并领导的经济联盟,旨在消除邦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建立统一的关税制度,并促进铁路、邮政、电报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样一来,德意志邦国就形成了一个庞大而统一的市场,为工业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另一个促进德国工业化的重要措施就是招商引资(Kapitalanlage)。由于德国本身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它就向外国寻求帮助,尤其是向英国。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和最富裕的工业国家,它拥有大量的资本和技术,并且对德意志市场感兴趣。因此,英国向德国提供了大量的贷款、投资、专利、机器等资源,帮助德国建立了许多现代化的工厂、银行、保险公司等企业。这样一来,德国就借鉴了英国的工业模式,并迅速发展了自己的重工业。
正是由于这些措施的实施,德国在19世纪后期就取得了惊人的经济成就。它的工业产值、出口额、国民收入等指标都大幅增长,甚至超过了英法等国家。它的工业产品以低价占领了欧洲和世界的市场,造成了其他国家的不满和抵制。它的经济实力为它的政治统一和军事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德国的政治统一
德国的经济崛起并没有立即带来它的政治统一。相反,它还面临着许多内外部的障碍和挑战。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奥地利(Austria)。奥地利是当时德意志邦国中最古老和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它拥有庞大而复杂的领土,包括德意志、匈牙利、波希米亚等地区。它一直视自己为德意志邦国的领导者,与普鲁士王国争夺德意志的霸权。而普鲁士王国则是一个年轻而有野心的国家,它在经济上迅速发展,军事上也不断改革,渴望实现德意志邦国的统一,并在欧洲扮演重要的角色。
为了解决这一障碍,普鲁士王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和行动。首先,它在1850年代退出了由奥地利主导的德意志邦联(German Confederation),并在1867年建立了由自己主导的北德意志邦联(North German Confederation),将南德意志邦国排除在外。其次,它在1866年发动了普奥战争(Austro-Prussian War),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败了奥地利,并迫使其退出德意志事务。
最后,它在1870年发动了普法战争(Franco-Prussian War),以惊人的速度击败了法国,并借此机会吸收了南德意志邦国,完成了德意志邦国的统一。
1871年1月18日,在法国凡尔赛宫镜厅,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被各个德意志邦国的君主和代表拥戴为德意志帝国皇帝(German Emperor)。这一天被认为是德国正式成立的日子。从此,一个强大而自信的帝国诞生了,它拥有庞大而富裕的领土,强大而现代化的军队,以及雄心勃勃而有野心的领导者。
德国的战争自信
德国在普法战争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不仅使其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也使其获得了战争上的自信。普法战争是一场由于领土、势力、民族等因素引发的战争,它是19世纪欧洲最重要和最影响深远的战争之一1。在这场战争中,德国展示了其惊人的军事实力和组织能力,以及其对战争的热情和信念。
德国在普法战争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军事制度:德国实行了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了庞大而训练有素的常备军,使其预先做好周密的战争准备。德国还建立了高效而专业的总参谋部系统,负责制定和执行作战计划,编制动员计划和铁路运输计划,以及在军事上使用电报等通讯工具。德国还赋予了各集团军司令官一定的自主权,使他们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调整作战方案2。
- 武器装备:德国拥有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尤其是火炮和步枪。德国使用了斯柯达兵工厂生产的重炮武器3,如钢制后装式88毫米野战炮(Krupp 8.8 cm Feldkanone)和210毫米榴弹炮(Krupp 21 cm Mörser),以及由克虏伯公司生产的钢制后装式75毫米野战炮(Krupp 7.5 cm Feldkanone),这些火炮具有射程远、威力大、装填快、精度高等特点,对法国的防御工事和步兵造成了巨大的杀伤。德国还使用了由迪雷斯公司生产的钢制后装式11毫米步枪(Dreyse 11 mm needle gun),这是一种使用金属弹壳的单发步枪,比法国使用的木制前装式17.8毫米步枪(Chassepot 17.8 mm rifle)具有更高的射速和更远的射程。
- 战术运用:德国在普法战争中运用了新式的作战兵器和较完善的武器装备,改进了步兵战斗队形,散兵线队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这种队形使得步兵能够利用地形进行隐蔽和掩护,减少目标面积,提高火力效率,增加机动性和灵活性。德国还运用了火力配合和突击战术,利用火炮对敌人进行压制和打击,然后由步兵进行快速突进和攻击。这种战术使得德国能够在多次战役中打败法国的防御阵地和堡垒,如色当战役(Battle of Sedan)和普法战争中的巴黎围城战(Siege of Paris)。
正是由于这些优势,德国在普法战争中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使其感受到了战争的甜头,认为战争是实现其霸权和利益的手段,从而埋下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祸根。
结论
通过分析德国的经济和政治发展过程,以及它在普法战争中获得的战争自信,我们可以回答本文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德国为什么要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德国的经济和政治发展是导致其发动战争的决定性因素。德国在19世纪后期通过工业化和统一,实现了经济上的崛起和政治上的强大,使其具备了发动战争的物质基础和政治野心。
德国在普法战争中获得的战争自信是导致其发动战争的直接原因。德国在普法战争中展示了其惊人的军事实力和组织能力,以及其对战争的热情和信念,使其形成了一种以为自己可以通过战争解决一切问题和矛盾的心理,从而走上了军国主义和侵略主义的道路。
本文对历史研究或现实社会有以下意义或启示: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德国如何从一个分裂和落后的邦国成为一个强大和咄咄逼人的帝国,以及它如何因为战争而兴衰。这对于理解欧洲近代史和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影响有重要价值。
本文从分析的角度,揭示了经济和政治发展与战争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这对于认识当今世界形势和维护世界和平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展望或建议: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所采取的具体策略和行动,以及它们对欧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未来的行动可以借鉴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所犯的错误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积极寻求合作与发展,而不是对抗与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