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常识

太和县属于哪个市(安徽太和县的由来)

时间:2024-09-02 08:45:12

太和县,安徽省阜阳市下辖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隶属于阜阳市,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位于阜阳、亳州两市之间。太和县辖24个镇、7个乡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822平方公里,耕地172万亩,总人口171.2万。是全国书画艺术之乡、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著名医药集散中心、全国最大的发制品原料、桔梗生产加工基地。太和土地肥沃,粮食作物以小麦、大豆、玉米、高梁、红芋、花生等为主,经济作物以芝麻、油菜、棉花、烟叶、薄荷、中药材等见长,尤其是薄荷,素有"亚洲薄荷在中国,中国薄荷在太和"的美誉。

太和县的地质资源。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15°25′―115°55′,北纬33°04′―33°35′。东临涡阳、利辛,南依阜阳,西接界首,北与亳州为邻,西北与河南郸城接壤。东南经凤台、淮南去合肥224公里,西北经淮阳、西华去郑州307公里。东去津浦路之蚌埠209公里,西去平汉路之漯河210公里。县境南北长52公里、东西宽60公里。太和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阜阳近60平方公里的地下,还储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太和县、阜南县已经开采利用的地热井,单井出水量每天在500吨以上,水温可达40~50℃,并含有丰富的对人体有益的化合物和微量元素。

太和的历史沿革。太和古为豫州之域。春秋属宋。战国属魏,苏秦说魏襄王曰“南有新郪”,即指本地。秦置新阳县,属颍川郡。汉置细阳、乐昌、新郪。宋并属汝南郡。东汉光武帝建武封岑彭子岑遵为细阳侯。三国时属魏,隶属谯郡。隋改陈留为颍阳县。唐并入汝阴(今阜阳)。宋属颍州。宣和元年更名泰和县,移县治于沙河北岸(今旧县镇)。元大德八年(1304),复置县,属颍州。明洪武三年,改“泰”为“太”,属凤阳府颍州。清改属亳州,复改属颍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废颍州府,属安徽省。1947年县境北部属鹿亳太县,东北部属阜北县。5月,恢复太和县。1948年全境解放,属安徽省阜阳专区。1958年12月与界首合并为首太县。1959年4月,撤销首太县,恢复太和县,属安徽省阜阳专区。1996年,阜阳撤地建市,属阜阳市。

太和县产业鲜明,商贸繁荣。四十万“农商大军”造就了生物医药、有色金属再生、发制品、工业筛网四大主导产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90家,各类技术创新平台12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5家。2013年,太和被商务部批准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2014年,被认定为首批安徽省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2015年,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被安徽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桔梗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和安徽省“十大皖药”。在《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报告(2021)》中,太和县位居安徽县域产业竞争力第6位、县域投资环境竞争力第7位。连续三次入围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十强县。

太和县发展势头喜人。2022年太和县304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分行业看,28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16个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食品制造业业增长43.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7%,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2.9%,医药制造业下降4.6%,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下降3%。170家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的75.8%,增长4.2%,其中现代医药产业增长3.6%,绿色新能源产业增长10.8%,发艺文化产业下降3.5%,工业滤布产业下降5.1%。全市“13581”龙头培育企业实现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的39.6%,增长8.9%2022年,太和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31.6亿元,增长22.4%。

太和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在太和县农业农村局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中,2022年上半年全县夏收作物156万亩,其中小麦145.11万亩,总产70.93万吨,比上年增加1.25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地处黄淮平原腹地的太和县,常年种植面积超过270万亩,主要品种包括优质小麦、大豆、玉米等。依托特色农业的发展,太和县加入了“农业强县”的行列。

太和县自古便有着“香椿之乡”的美誉,《太和县志》对太和椿芽有如下记载:“肥嫩、香味浓、油汁厚、叶柄无木质,清脆可口”。在清朝时更是被御封为“贡椿”,佳誉驰名中外。依托悠久历史和种植环境,作为名特珍优蔬菜之首的太和香椿,因药膳兼用被称作“国粹”,在国外称为“中国绿色保健菜”。

太和医药产业。医药产业是太和县的金子招牌,被誉为“华东药都”。近年来,太和县一直致力于打造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目前,太和县不仅拥有贝克药业、华源仁济、安徽致鑫等医药龙头企业,高成长性医药企业也不断涌现,医药产业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力,推动太和加快乡村振兴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太和的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主体为耿楼河道湿地,位于太和县城周边,延伸面积达20平方公里,湿地河流、沟渠、沼泽集中连片,相互连通,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复合湿地系统,发挥着行洪、灌溉、航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沙颍河湿地是永久性的河流湿地,湿地公园原有生态环境现保持完整,动植物资源丰富。地理条件优越,湿地周边历史遗迹众多,文化久远,内涵丰富。

太和徐氏宗祠暨杨虎城在太和故居,位于太和县城关西大街。徐氏宗祠是徐广缙的家祠,建于清道光年间。徐广缙(1797年—1869年),字仲升,太和徐寨人。24岁中进士,官至两广总督兼通商大臣。加太子太保衔,世袭一等大臣。徐广缙一生最大的功绩,是在主政两广时,拒绝了英国人进入广州城的无理要求,保卫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徐广缙为官40年,勤政爱民,廉洁自律,不事家产。杨虎城从广州离任时,川资匮乏,赖人资助得以成行。晚年退居乡里,茅屋数间而已。1927年,国-军杨虎城部住太和,军部设在徐氏祠堂,并与共产党员谢葆真在此结婚,创办了联军第十军军事干部学校,共产党员南汉宸任校长,学员300多人,编3个大队,大队长均系共产党员,并在杨虎城部成立特委(中共皖北特委)。

太和文庙。文庙正门悬挂“太和元气”四个大字的牌匾,门前的广场就是文庙广场,有高大的牌坊。院内有庙宇设施。文庙的主要建筑有下马碑、“太和元气”牌坊、万仞宫墙(红照壁)、棂星门楼、泮池、泮桥、大成殿、尊经阁、东西厢房等,是以大成殿为中心,以南北中心线为对称轴的宫殿式建筑群。现在的文庙不仅被包围在高耸的楼群之中,而且在增建文庙广场时,在广场中轴线上放上了一个至今即便是太和人也大多看不明白、被称为“磨捉子”(方言:堵磨眼用的工具)的、等比例放大若干倍的太和出土文物“汉砚”复原石雕,据说欲以此来彰显“书画艺术之乡”丰厚的文化底蕴。

太和清真北寺,位于县城中心人民中路西侧。建筑面积3074平方。前面是伊斯兰大楼,北面是清真女寺,回族群众围寺而居,地理环境优越。该寺距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据史载:朱元璋创国初期,手下有一支回族人组成的队伍,个个武艺高强、英勇善战。为朱元璋推翻元朝立下汗马功劳。朱元璋登基座上皇帝后,为答谢其出生入死战功卓越的回族兄弟,在即位后的洪武二年下圣旨,按回族人的-习俗和信仰,在安徽境内为回族人建造二十坊清真寺,太和清真北寺属其中一坊。太和新郪遗址。位于阜阳市太和县,年代为战国、汉。新郪遗址,又称城孜故城遗址,位于太和县赵庙镇城孜行政村。

太和板面,起源于太和县,加之又是在铁板上摔打而成,故成为太和板面。太和板面一是面好,二是汤料好。太和县出产优质小麦,板面条取小麦精粉,按比例用食盐、水加以搅拌,和成面团,反复揉搓之后,制成直径半寸,长八寸的小面棒,再涂上香油,码在案子上,蒙上干净的湿毛巾。滋润好的面棒柔软缠绵,触摸如丝绸。 做板面时,厨师在案子上排好三根小面棒,左手捏三个头,右手捏三个头,猛地举过头顶,狠狠地摔在案子上。接二连三,噼里啪啦,边摔,边拉,边闪,板面由此而得名。三根小面棒在厨师手里由短变长,由粗变细,折合三次,总长度达五丈有余,而且粗细均匀,提起似一道瀑布。 捞起煮好的板面,清白润滑,晶莹透亮。厨师捏上一些嫩绿的青菜放在上面,然后浇上沸好的枣红色的汤料。

太和清音,历史悠久。据《清音筝谱》记载:元初明末,颖州泉河南岸有一玄坛法师,学识渊博,且精通音律。他性喜弦歌,尤以琴筝为长,终日研习,寒暑不辍,吟唱出一种旋律作为曲歌,日与众徒弹唱自娱。因其曲调清雅悠扬,故名“清音”。清代中叶,清音流传到太和,民间出现了自发性组织“清音会”,平时约定十天半月一会,每逢婚寿、开业等喜事再集中演唱。演唱多在客厅或庭院中,演唱者围桌而坐,各执乐器,各任一角,边弹边唱,自娱自乐。

太和桔梗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的特产。太和县李兴镇的桔梗根肥、色白、脆嫩,很受外来客商的欢迎,鲜桔梗和经过加工的干桔梗丝,出口韩国、东南亚各国和地区。桔梗是太和县的特产,又是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桔梗是多年生药食两用的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有祛痰、散寒、排脓等功效;同时,也是一种保健食品。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花卉食品专业委员会专家组组长黄圣明介绍,与其他地区所产桔梗相比,太和桔梗具有色泽鲜亮、香气浓郁、无渣爽口,干物质含量高,且苦味少,适宜作蔬菜食品;加之富含桔梗多糖、桔梗皂苷、蛋白质、多种微量元素以及低糖等。 目前,太和县桔梗种植面积稳定在16万亩。

太和樱桃产于安徽太和。中国樱桃著名品种有江苏南京的垂丝樱桃,浙江诸暨的短柄樱桃,山东泰安的泰山樱桃,安徽太和的太和樱桃。其中尤以安徽的太和樱桃最著名。太和樱桃产于太和县李郢一带,这里的著名品种有大鹰嘴、金红樱桃、二鹰红仙桃等。樱桃不仅果实艳丽动人,而且味道甘美,营养丰富。大鹰嘴,又名“大鹰紫甘桃”,是太和 樱桃的主要栽培品种。其色泽紫红,果实为心脏形,单果重一点七克,果肉淡黄,肉厚汁多, 味道甜香,果汁内含可溶性固形物为22.2%。二鹰红仙桃,又名“二鹰嘴”。此品种色泽鲜红,形似心脏,单果重 一点二克,于四月底成熟,肉厚色黄白,汁液较多,味道甜酸。

太和民间舞蹈狮子灯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狮子灯创始人张守本,生于1849年,自幼习武,有一身过硬武功,在端午、中秋、春节等节庆日,聚集一帮武术爱好者,以自制的狮子作道具,自娱自乐欢庆节日,发明了原始简单的舞蹈动作,大多表现狮子的喜、怒、哀、乐。后来,家族中一直把这种舞蹈流传下来,并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建国前,太和县城一直按五门四关出灯演出。张守本之子张天荣聚集东关武术爱好者排练狮子灯,因舞狮子演员武功扎实,能表演高难度技巧,东关演出的狮子灯广受欢迎。

太和是全国最大的薄荷生产基地,太和薄荷在全国薄荷生产中设漏占主导地位。最高年份全县种植薄荷28万亩,并辐射到周边的临泉、涡阳、利辛、蒙城、阜阳、亳州、界首以及河南、海南、新疆等地。总面积约为38万亩。由于当时市场行情较好,收益高于种植粮食作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植积举精院匙极性。2005年前,全县几乎所有的农户都或多或少地种过薄荷。多者10亩8亩,少者1亩半亩。走到农村,田野里薄荷一望无际,阵风过处,绿油油的薄荷此起彼伏,慰为壮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