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我国传统经典中最重要的一部。
它从上古时期的先天八卦开始,到中古时期的周文王、孔子等人演绎、解说后天八卦,再经过近古时期历代学者的不断增注,一直传承到了现在。
《易经》的易,只有一个字,但它的内涵却至少有三个,也就是三易。
三易的说法有很多,但是最常见的大概有一下几种:
一。《连山》,《归藏》和《周易》。
1。《连山易》。

连山易
据传《连山易》是夏朝以及夏朝之前的易学著作。它从艮卦开始,艮为山。《连山易》象征的是“山之出云,连绵不绝”。上古时期的人们,因为交通条件不是很便利,跋山涉水的难度非常大。所以,他们对于山和水,有种天生的畏惧。这个从《易经》中坎卦和艮卦的象征意义可以略见端倪。坎水为险,艮山为止。遇到山和水,就是遇到了危险,所以要停下来。
2。《归藏易》。
《归藏易》是殷商时期的易学著作。它从坤卦开始,坤为地。《归藏易》象征的是“万物莫不归藏于地”。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万物都是从土中生,最后又从土中死。生生死死无不在大地之中进行。殷商时期大概是崇尚坤卦那样一种,柔而顺,能载万物,能藏万物的君子胸怀。
3。《周易》。
《周易》是传承至今的易学著作。相传,它由周文王所作。但实际上,这个传说很不可信。因为在《周易》的原文,也就是卦辞和爻辞中,有大量的历史事件,就今天的史书记载而言,它们都发生在周文王去世之后。
《周易》从乾坤两卦开始,象征“天地之间,天人之际”。向人们传递顺承乾道,履行坤德这样一种偏重于人文的思想。
有很多人认为,《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这个观点我本人不太认同。

归藏易
它们其实就在《周易》里面。《周易》不过是换了个名字的《连山》和《归藏》。正如《道德经》第一章所言,它们只是名而已,其背后的道,从来没有变过。
二。变易,简易和不易。
这是三易的第二种说法,是东汉时期的易学博士郑玄重要论述之一。
1。变易。
天地之间,宇宙万有,每时每刻都是在变化的。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事情发生在人的身上,也都是变化不止的,所以叫变易,意为永不停息的变化。
2。不易。
宇宙万有虽然变化不止,不可揣测,但是在永不停息的千变万化之中,却是有一定的法则、规律的。所有的变化,都围绕着这个法则和规律进行。就像天上的北斗星,不管怎么转,都是围绕着北极星进行的,也就是所谓的万变不离其宗。大到宇宙万有,小到沧海一粟,任其千变万化、生生灭灭、循环不尽,但是这个法则、规律不变,也就是不易,不变的易。
3。简易。

变易、不易、简易
只要抓住了永不变化的那个法则、规律,上至天、下至地、中间人物事情的所有变化,都能够尽在一掌之中。而这一切的变化,也都是可以规范,可以预知的,所以叫简易,很简单的易。
上面两点是《易经》三易的两种说法,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是,《易经》的象数理或者言一象,叫法不同,其意差别不大。后面的文章会专门说一下象数理,敬请期待。